本报延安讯(农业科技报·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小雄 通讯员 吴龙迪 王前锋)7月23日,位于陕西富县茶坊街道罗家塔村的澳洲龙虾养殖基地里,澳洲蓝龙虾、中华绒螯蟹、商品肉鱼畅游在智慧监测系统加持下的60亩“智能豪宅”。为了让“水中鲜”变成消费者的“舌尖鲜”,该养殖基地于2025年5月建成水产品冷藏保鲜冷库和水产品初加工厂房,实现了水产品捕捞—加工—存储—冷链运输的最优解。
“初加工过后产生的内脏、鱼骨等边角料,我们将其粉碎和进一步无害化处理后,投喂给虾、蟹、甲鱼,形成‘循环补给’模式,让水产品更健康活跃的同时也降低了喂养成本。”茶坊街道罗家塔村澳洲龙虾养殖基地、富县丰琳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建林说。
这样的绿色养殖模式每年能为养殖基地省下7-8吨饲料(每吨饲料成本约3000元),折合人民币24000元。此外,为了节约水资源,基地还引进了废水处理设备,净化后的水可以再次利用于水产养殖,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成本,也让罗家塔村的集体经济每年至少增收4万元。
在距罗家塔村54公里的张村驿镇下河湾村,206只山羊活跃在下河湾草畜一体化设施养殖基地里。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,基地周围的20亩闲置地也种上苜蓿,气候好的情况下一年能收三茬。基地产生的羊粪等废弃物处理后用于苜蓿地还田施肥。各种降本增效的措施,让单羊日饲料成本从3.7元降至1.8元,按206只羊计算,年节约成本约12万元。